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(记者 应妮)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作为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,29日首次在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上亮相。该项目已初步构建了东南沿海与岛屿地区距今约8300—3000年的时空框架和社会结构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介绍,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2021年项目纳入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,项目以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港澳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为重心、放眼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,在“考古中国”项目中最具世界视野,意在以面向海洋的视野,揭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宏大进程、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、福建省考古研究院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,积极探寻南岛语族起源的线索,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。
平潭岛祠堂后山遗址功能区分布图。国家文物局供图
项目启动后,已系统发掘了浙江井头山遗址,福建平潭岛西营、壳丘头、东花丘和龟山遗址,海南湾仔头和内角等遗址,初步构建了东南沿海与岛屿地区距今约8300—3000年的时空框架和社会结构。
距今约8300—7800年的井头山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,丰富的泥蚶、海螺、牡蛎、海鱼脊椎骨等遗物,提供了古人开发海洋资源的直接证据。
距今约7300—6500年的西营遗址为一处小型聚落,人骨分析显示出生活在这里的族群与中国南方、东南亚族群有较近的遗传关系。
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器。国家文物局供图
壳丘头遗址属中型聚落,距今约6500—5000年,遗址内居住区、餐食加工区、手工业区、垃圾倾倒区等功能分区清晰,文化面貌显示出台湾海峡两岸存在文化关联。
与此同时,西营遗址、壳丘头遗址还发现了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。
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距今约4000—3200年,其聚落等级高、规模大,仪式区、公共活动区、生活区合理布局,表明这一阶段沿海史前人群社会组织形态、生存模式,以及手工业技术水平、精神世界表达均显示出新的文明程度。
龟山遗址出土的陶器。国家文物局供图
湾仔头和内角两处遗址年代距今约5000—3000年,出土陶器的陶色与纹饰表现出与菲律宾迄今发现年代最早(距今约4200—4000年)的陶器存在相似之处。
周振宇表示,上述研究深化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、以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,为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线索,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“多元一体”演进格局的重要实证。(完)
中新网吉林11月29日电 (记者 石洪宇)记者29日从吉林市官方了解到,当地今年首次开通冬季游船项目,吸引海内外游客乘船观赏雾凇,进一步推动“雾凇之都”影响力增强。
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,蜿蜒起伏的松花江从城区穿过。每年冬季,受温差影响,蒸汽凝结在岸边的柳枝、松叶上形成冰晶,以百里松花江为核心的九大雾凇景观带,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。
吉林开通冬季游船项目,游船在松花江面行驶。 石洪宇 摄
吉林市官方介绍,每年夏秋两季开通的游船项目深受游客欢迎。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,冬季游船项目一直未开通。
据了解,松花江吉林市城区段冬季不结冰,为通航提供了有利条件。今年以来,吉林市重整航道、码头,首次启动冬季游船项目。
“从连续几天的‘试运营’来看,客流量比较可观。”项目运营方吉林市国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了适应冬季通航,他们对船只进行了改造,增加了取暖设备和防滑垫,船舱温度可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。
目前,吉林市在冬季投用了4艘游船。第29届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正在进行当中,当地希望用别具特色的冬季项目吸引更多游客。
记者在当地头道码头采访时看到,游客们纷纷购票排队进入游船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