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西安11月29日电 (杨英琦)“去年我们公司投资新工厂后,资金周转较为紧张,多亏了30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,如‘及时雨’般解了燃眉之急。这两年政策红利越来越多、税收服务越来越到位,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。”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彬侠说。
“税路通·陕耀丝路”陕西省外资企业税收服务圆桌会近日在西安举办,陕西省税务局与三星环新、施耐德、康明斯、住化电子等十家在陕重点外资企业代表面对面听意见、解难题,助力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对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、增值税加计抵减等问题现场答疑解惑、对企业高度关注的数电发票上线推广、涉税风险防控等问题及时安排对接责任部门、对申报指引等综合问题现场留存企业联系方式……针对企业提出的涉税困难和诉求,陕西省税务局和西安市税务局工作人员“联合会诊”,并致力于“一站式解决”。
“和政府部门坐在一起交流,我感到很高兴,这种圆桌会的形式很好。尤其是陕西‘双语+税务管家团队’上门为企业精准匹配税收政策,住化三年来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5627余万元,享受增值税特殊区域水电气退税政策464余万元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税费优惠政策的直通、直达、直办。”住化电子材料科技(西安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辰杓说。
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翟书发介绍,税务部门将主动加强与商务、海关、外汇管理等部门的横向联动,进一步健全完善“陕速办2.0”服务举措,推出“套餐式”办理、“无纸化”退税、“专家团”辅导等一系列便民举措,同时抓好执法风险防控和涉税违法打击,打造更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。
外资企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。作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经济先导地区,陕西省一直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,高水平引进各类外资。此次圆桌会不仅促进税企互动,也体现了从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的转变。
翟书发表示,陕西税务日后将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常态化税企沟通交流机制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、个性化、全生命周期的税收服务,确保针对外资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充分释放,让更多外资企业看好陕西、深耕陕西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义乌11月29日电(董易鑫 单光辉 陈浩洋)来自也门的傲山在浙江义乌工作生活已有10多年,能说一口流利中文。他说,这归功于社区的汉语班。而让傲山自豪的是,他上汉语班的课程费,是平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来的。
义乌被称为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,吸引了不少外商常驻。因为距义乌国际商贸城较近,当地鸡鸣山社区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外籍人士,被称为“联合国社区”。
鸡鸣山社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。池圣灵 供图
从2003年社区成立起,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走访居民、收集民意。学中文是“洋居民”呼声最高的需求,社区汉语班应运而生。
“不管是不是住在社区里,我们都不拒绝,也不收钱。想上课,就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积分来换。”鸡鸣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池圣灵说,每个学员至少需要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8个小时,才能完成汉语班课程的兑换。
为引导外来人员参与文明实践,该社区建立志愿积分双向服务机制,境外人员参与社区巡逻、文明劝导、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,都可获得积分,积分可兑换培训课程以及洗车券、洗衣券等社区服务。
于是,鸡鸣山社区就有了这样一个“独特现象”:上课时,他是汉语班的学员,下课后,这位学员又成了社区志愿者或其他外语角的老师。来自哥伦比亚的乔白曾经是汉语班学员,现在是社区的西班牙语老师。“社区需要我,我自己也乐意。”他说。
如今,当地还成立了义乌国际志愿者联盟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张春明介绍,该联盟主要由校内国际学生和在义乌工作的外籍青年组成,先后已有来自60多个国家(地区)的300多名国际青年,志愿服务内容涉及社区服务、普法宣传、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。
近年来,以义乌国际志愿者联盟成员为骨干,义乌涌现一支又一支国际志愿者队伍:“外事先锋”志愿服务队现有来自韩国、意大利、伊朗等10多个国家(地区)的“洋志愿者”,3年来累计开展服务1万余人次;义乌首个外籍税收志愿者团队“蓝雁”由来自10多个国家(地区)的30多名常驻义乌的外商组成;义乌国际消防志愿者现有外籍消防志愿者400多名。
数据显示,鸡鸣山社区及周边常年活跃着20多个国家(地区)的200多名外籍志愿者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,志愿服务时数已累计超5万小时。
11月中旬,第8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走访了义乌“联合国社区”。“听说,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.5万名客商常驻义乌,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程度让我非常感动,印象深刻。看到不分国籍、不分肤色的人们和谐相处,我感到尤为欣慰和高兴。”他说。(完)